< 試管嬰兒補助下:單一胚胎植入的新時代 >
各位好
我是威廉氏後人 – 李毅評醫師
-
自從試管嬰兒補助案上路以來
已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
-
陸陸續續的
在試管嬰兒補助案的引導之下
我們過去的行醫模式備受挑戰
必須做出諸多因應措施
以面對全新的新時代。
-
最大的變化
就是植入顆數的嚴格限制
-
依照國健署規範:
35歲(含)以下:最多植入1個胚胎。
36歲至44歲(含)以下:最多植入2個胚胎。
-
這樣的顆數限制
當然多胞胎率一定是下降的這我們知道
但下修的植入顆數
究竟對我們的懷孕率有著多大的影響呢?
-
這是一位33歲的患者,小焞
備孕超過五年
卵巢功能正常,AMH = 4
精子在及格邊緣,但還算正常
子宮腔正常
但輸卵管攝影顯示:雙側輸卵管水腫。
-
由於雙側輸卵管嚴重水腫,
小焞於今年六月下旬,
在疫情逐漸解封的時候
於本院接受腹腔鏡雙側輸卵管切除手術
-
完成腹腔鏡手術後
並完成試管嬰兒補助案的申請之後
小焞於今年7月中找我接受試管嬰兒療程
共取卵15顆,共10顆受精。
培養到囊胚的有6顆。
品質分別是:4BB, 4BB, 4BB, 4BC, 4BC, 4CC
品質算是還不錯。
-
後來小焞接受一次自然週期解凍植入
當時解凍一顆未切片的4BB
就順利懷孕,
真是可喜可賀、可喜可賀。
-
針對第幾天的胚胎植入比較好
以及針對胚胎植入顆數的研究
實在是有如天上星辰一樣多
-
為了解決台灣目前因為補助案
導致極度徬徨迷茫的患者們
我找了一篇超大型的單一生殖中心分析研究做為說明
-
如此巨型的生殖中心
三年多共收集了2萬4千多例的植入療程
平均每年進行將近八千例的解凍植入
大概也只有中國大陸才有辦法了。
-
根據北京大學醫學部附設生殖醫學中心的報告指出
2015年初到2018年中,
一共收集了24,422的植入療程
回歸分析分成四組:
1. D3植1顆,共763人
2. D3植2顆,共13004人
3. D5植1顆,共7913人
4. D5植2顆,共2046人
-
根據這個超大規模的回歸分析
我們發現
不分年齡的總懷孕率的結果是這樣的
最好的當然是D5植2顆,平均懷孕率有53%
其次是D5植1顆,平均懷孕率有44.3%
再其次是D3植2顆,平均懷孕率有42.1%
最差的是D3植1顆,平均懷孕率是21.5%
-
也就是說
其實D5植一顆,跟D3植兩顆
似乎是差不多的成功率
-
根據同一篇論文的各年齡分層的懷孕率報告中顯示
在30-34歲這一個族群
也就是補助案限制只能植一顆的年紀中
D5植一顆,跟D3植兩顆的懷孕率
都是44%
但雙胞胎的比例是20%跟2%。
-
也就是說呢
這就是國健署的植入顆數限制的由來
針對年紀不算大的試管嬰兒族群
D5植入一顆,
相對於D3植入兩顆
都可以得到還不錯的懷孕率。
但當然不能跟D5植入兩顆相提並論就是了。
-
參考資料:Reprod Sci. 2020 Dec;27(12):2271-2278. Pregnancy Outcomes of Single/Double Blastocysts and Cleavage Embryo Transfers: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24,422 Frozen-Thawed Cycles
-
“我們過去總是習慣了D5植兩顆,懷孕率都有到6成左右。”
“但現在變成D5植一顆,懷孕率始終是得掉到4成左右”
“對於習慣考一百分的我來說,實在是很不適應懷孕率必然得下降這件事。”
-
~ 威廉氏後人 – 李毅評醫師 ~
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計算器 : https://haveababy.tw/predict/
粉絲專頁 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rwilliams999
個人網站 : https://haveababy.tw/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r_williams_li/......
-
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在 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嗨!大家好~我口試結束啦~接下來會準時點每兩週發文一次的😜
最近3級結束,稍微開始比較多人回流健身房,還是建議健身時要帶著口罩安全唷😷
回來的學員們詢問最多的問題:Jimmy, 晚餐太晚吃會不會胖,不吃會不會瘦?
還是一樣的觀念唷!整天的熱量赤字下來就會瘦,單餐的調整影響不大。
但我們一樣來看看科學文獻怎麼說吧!(說實話內容與我原本設想不同🤔)
在Nutrients 2021這篇Associations of Skipping Breakfast, Lunch, and Dinner with Weight Gain and Overweight/Obesity in University Students: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中
作者觀察日本大學生不吃早午晚餐,3年後分別對體重增加的影響。
結果發現:
👉 不吃早餐,無影響。
👉 不吃午餐,無影響。
👉 不吃晚餐,體重增加10%,BMI > 25的大學生增加。
那為什麼跟我們所設想的,沒吃晚餐會變瘦,趨勢相反呢?🤔
作者雖然無法確定原因,但在討論給予一些看法與假設。
🌟作者認為可能原因與吉米看法(每個原因都與體重增加有關)
1⃣️ 不吃晚餐導致隔天飢餓感上升吃更多。其他像是巴西研究也發現,不吃早餐的人,整天熱量攝取比有吃早餐的人還高。
🙋♂️ 認同!整天熱量控制是目前被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。
2⃣️ 少了晚餐容易減少了海鮮、大豆蛋白與青菜攝取,導致肥胖。
🙋♂️ 認同!雖然我早餐不會去吃生魚片與青菜,但豆漿算容易攝取。這點合理因為整體海鮮、大豆蛋白與青菜攝取的確容易變少。
3⃣️ 不吃晚餐的人容易更晚睡,導致肥胖。
🙋♂️ 還好!不吃晚餐跟容易晚睡關連性?一般大學生晚睡跟吃飯相關性不高,可能跟夜晚活動相關性比較高🤣
4⃣️ 不吃晚餐導致壓力感上升,導致肥胖。
🙋♂️ 認同!不吃東西真的會易怒、稍感壓力,而壓力的確會有一定機率造成肥胖。也可以是第3點原因,壓力大伴隨飢餓感會不好入睡。
5⃣️ 不吃晚餐活動力會下降
🙋♂️ 還好!雖然整天熱量赤字的時候,運動表現一定會比較差。但通常是影響長時間運動。這點可能只會影響長時間運動類型的運動員。
🌟但我認為辨識因果關係是最困難的,也許
是學生因為其他原因變胖了,對於想減脂卻一時不知道怎麼辦,乾脆不吃晚餐,才會觀察到不吃晚餐的人變胖較多。
🌟但不論如何,這篇還是證明,不吃晚餐能減肥,終究只是流言蜚語囉!
#進餐頻率 #不吃早餐 #不吃午餐 #不吃晚餐 #增重 #肥胖 #吉米健身營養 #運動營養 #流言蜚語 #口試完成
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-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【思覺失調症會增加感染COVID-19的死亡風險(JAMA Psychiatry. 2021;78(4):380-386.)】:我們都知道感染COVID-19死亡的患者,通常年齡較大、也都常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。精神疾病大多也是慢性病,是不是像高血壓、糖尿病一樣會增加COVID-19的死亡率呢?
發表在《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》(JAMA Psychiatry)的論文分析:感染COVID-19後45天的死亡危險因子中,僅次於年齡的,就是「思覺失調類群疾病」的病史(odds ratio [OR], 2.67; 95% CI, 1.48-4.80)這是比高血壓、糖尿病還要高的風險比。
這集的podcast綜合三篇頂尖期刊的大型研究,討論精神疾病患者在COVID-19疫情期間的三個臨床重點:
1.憂鬱、焦慮、強迫症患者,在疫情期間,精神症狀在疫情較嚴重、封城的短期內,心理健康狀態比一般人還要不好,但沒有比疫情之前還要嚴重
2.所有的精神科病史,都會增加感染COVID-19的風險
3.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會增加感染COVID-19的死亡風險
📖 參考論文
1.The mental health impact of the COVID-19 pandemic on people with and without depressive, anxiety, or 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s: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ree Dutch case-control cohorts. Lancet Psychiatry. 2021 Feb;8(2):121-129.
https://www.thelancet.com/journals/lanpsy/article/PIIS2215-0366(20)30491-0/fulltext
2.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COVID-19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: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of 62 354 COVID-19 cases in the USA. Lancet Psychiatry. 2021 Feb;8(2):130-140.
https://linkinghub.elsevier.com/retrieve/pii/S2215-0366(20)30462-4
3.Association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With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COVID-19. JAMA Psychiatry. 2021;78(4):380-386.
https://jamanetwork.com/journals/jamapsychiatry/fullarticle/2775179
📖 對「思覺失調症」的診斷性會談技巧,也可以參考以下資訊圖表
http://yuhsuanlinmd.blogspot.com/2021/04/blog-post.html
#思覺失調症, #死亡率, #憂鬱症, #焦慮症, #強迫症, #COVID-19, #schizophrenia
📻收聽平台
➡️ Apple Podcasts:
https://podcasts.apple.com/us/podcast/思覺失調症會增加感染covid-19的死亡風險-jama-psychiatry-2021-78-4-380-386/id1556170884?i=1000524881032
➡️ Google Podcast
https://reurl.cc/kVOgmG
➡️ Spotify
https://reurl.cc/L0Wq9a
➡️ Pocket Casts
https://reurl.cc/YWEpZO
➡️ KKBOX
https://reurl.cc/Q7Rx80
➡️ Firstory
https://reurl.cc/nnNAQn
➡️ YouTube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CdKKclTJQo
(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林煜軒醫師摘要整理)
📖 更多 Covid-19 照護指引 相關文章,詳:
(國家衛生研究院-論壇)
https://forum.nhri.edu.tw/covid19/category/guideline/
衛生福利部
國民健康署
疾病管制署 - 1922防疫達人
國家衛生研究院-論壇
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在 Case control study, Cohort study, Study -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
Nov 1, 2016 -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. ... <看更多>